朱海风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河南省优秀专家,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。曾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求是文稿》、《高校理论战线》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,出版论著多部,获省部级奖多项,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水文化研究。
主要研究方向:
水经济研究:
依水而居是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习惯,所以,水与经济密切相关。自古以来中国水利专家的地位就很高,在缺乏高科技的古代,研究水利、交通的学者就被奉为国家的重点人才。中国的水利建设历史辉煌: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———都江堰至今仍在使用;邗沟、灵渠也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。中国最早的治水理论记载于战国时代(公元前475-221)的《禹贡》,明代潘季驯(1521-1595)提出束水攻沙方案,靳辅(1633-1692)在《治河方略》中提出“先疏下游,后浚上游,堵塞决口,修筑堤防”的主张,陈潢(1637-1688)著述《河防述言》,这些水利工程都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功能。
水科技研究:
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对水的利用可谓贯穿始终。从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,到我们今天的各项水利工程部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。水科技研究就是理清人类治水的科技传承,为今天的水利事业提供有意的借鉴。中国古代的水利研究走在世界前端的。水的特殊地位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,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,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。前两个方面所有人都应重视,而第三个方面是经济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。
水思想研究:
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水思想,《老子》说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先秦道家一直有崇“水”思想及其影响。《老子》贵“道”,尚“无为”,崇尚水的品质,认为水是最接近道的物质实体,也是德的载体。“老子”崇水的论述是深刻的,也是初步的,这就为后世对“水”之思想的深入探讨开了先河。后来的《管子·水地》篇主要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论述“水”;郭店楚简中的《太一生水》则在宇宙论的意义上,构建了一个“太一生水”的宇宙生成论图式。水是自然界中一种有灵性的存在,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,水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。而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,“水”逐渐演变成为万物的本原与准则,具有了哲学的本体意义;是理想人格的象征;治水成为治世安邦的关键。治水的实践是“水”思想从神话到哲学的转变的动因,在这个过程中,理性的精神开始显现,人自身的力量得以确认。
水法制研究:
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: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,切实增加水资源的自然供给能力;加快科技创新,努力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;坚持科学的发展观,实现水资源管理科学化;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监管体系,实现水资源管理法制化。